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京津冀地区如何协调发展新能源
7月5日,保尔森基金会发布《风光无“限”——助力京津冀可再生能源的领军之旅》报告。
报告提出,北京与张家口是2022年的联合举办地,张家口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北京也正在寻求清洁能源转型。借鉴德国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经验,建议将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扩展到整个京津冀地区。
报告建议,可将整个京津冀地区设为“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区”,将张家口的清洁电力直接输送到北京和天津等电力需求较高的中心地区。由于“弃风”仍是京津冀地区甚至全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重大困扰,将降低“弃风率”作为关键目标之一。
“京津冀是北方地区的负荷中心,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的丰富。”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分析,能源局已经安排相关机构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如何协调发展新能源的问题。
史立山透露,能源局计划构建一个覆盖张家口、北京、承德地区的一个柔性的直流的电网,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改善区域的能源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对电价的影响,不能让老百姓(来承担电价上涨的可能后果。”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柴麒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京津冀需协调发展新能源?
在张家口和北京携手备战之际,两地各自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
资料显示,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占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一半以上,但“弃风”、“弃光”现象比较严重。
2015年底,张家口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容量达到8吉瓦,并计划到2030年增长到50吉瓦。张家口本地电力需求仅有1.85吉瓦,外送能力有5.5吉瓦。
因此,张家口正在考虑两套方案,一是提高当地用电量,消化多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二是建设高压输电线路,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到省外地区。
“前者与提高能效以及设立的在2020年前达到能源消费总量上限的目标可能有冲突,而后者在需要巨量资本投入之余,输电效率还可能下降。”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成可黛分析。
“张家口的重点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而北京则积推广电动汽车,但是其电的来源并非新能源。因此可以将这两套方案结合起来,用张家口的风光电力为北京的大批电动汽车充电。”保尔森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主任莫争春分析。
莫争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在京津冀地区,张家口和北京之间的新能源供需配置问题比较典型,是整个地区的一个缩影。因此,建议整个京津冀地区设为“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区”。
资料显示,目前京津冀地区的能源供给仍然依赖煤炭,但风电装机容量已在全国排第三,光伏发电容量排名第七。
“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区的目标就是提高整个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率,降低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弃风’、‘弃光’率。”莫争春解释。
突破区域内部传输瓶颈
根据报告,在地理距离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占比方面,京津冀地区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德国相似,可将二者作为参考。这两个国际案例都说明,通过正确的区域性试点和政策引导,将可再生能源弃电率降至1%是完全有可能的。
报告建议,京津冀地区应该设定一个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弃电率,包括量化目标和明确的时间表。
具体来说,加强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的电力外送能力,建设输配电线路,以提高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率;突破区域内部的传 输瓶颈,尤其是张家口与北京、天津这类大城市间的输电瓶颈;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合理的弃电率目标。从德国和德州的案例来看,京津冀地区有望在2022年前将弃电率降至3%以下。
其次,报告还建议借鉴其它地区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京津冀地区要将输配电范围扩大到整个地区,就应该提升区域内部的输配电能力,而不是提高各地自身的消纳能力。
莫争春解释,原则上,区域输电能力的提升要与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保持一致,并通过收取电费回收成本。
“在德国也是这样,我们不得不快速扩大配电系统。在现有配电网发达的地区,新投资压力较小,通过采用,条件良好的配电网还可以改造成智能配电网,扩大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模,也避免了一些高昂的输电项目投资。”德国能源署署长Andreas Kuhlmann表示。
- 上一条:发展分布式光伏要理顺价格机制
- 下一条:巴西太阳能市场的今天和明天